此处有天空

■刘芳序

西藏是遥远的,它因遥远而神秘、因神秘而被无数人向往、猜测、升华、神化……最终,它变成了“别人口中”的一块圣地、一块福地、一块宝地,它“可以帮助人们找寻自我、净化心灵、感知时空的存在与距离”,但是,请注意这一切的形容都被习惯性地冠以“别人口中”。当某一天,记录西藏的“别人”太多了、西藏被别人描述的太多了,我渐渐不堪承受这份舆论的诱惑、吸引以及在真真假假的形容中产生的困扰和压力,我决定背起行囊去体验一个属于我的西藏。

为了让自己的视角和收获不同于那些和我此刻有相同想法的前人,我曾无数次地推到、重建自己的思维框架,希望自己的探寻能真正做到与众不同。然而在古老的历史空间中堆积下的烟海般的文字终究把我逼迫到了一个极为狭窄的角落,我可以想到施展的空间都早已被难望项背的巨人所填占。罢了,重新回到那个简单的原点、试着在自言自语的肤浅中去获得属于自我的深刻与收获。

“这里的天最蓝、云最白、阳光最灿烂……”在和家人、伙伴们去往从川西的阿坝州前往西藏的路上,这是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赞叹与感慨,许多人说前往西藏是一次净化心灵的路程,即便不能“如愿”,至少也要在离天最近的地方欣赏一次蓝天白云。

既然每一个来到西藏的人都会惊叹于这里的天高云淡、空灵圣洁,关于西藏的美妙与神奇,何妨就从这蓝天白云间的自然风光中铺陈开去。

从川西进入西藏的数日行程中,沿途的风景让人时时有一种置身画中的惬意与陶醉。在这幅绵延千里的画卷中,绿是无可取代的主题和主宰,连绵的山峦之上无边的林海宛若一个浩大的幕墙、将脚下的草甸和头顶的天空紧紧相连,那绿色是正以生命的律动在流淌,它将雪山之巅的阳光撷来、把每一片叶都点染着银光,一片叶连着一片叶、一棵树挨着一棵树、一座山连着一座山,那绿色在一片片小小的叶子中渐渐铺展开去,直到壮阔、直到震撼。阳光倾洒在草场上,每一瓣花朵都绽放出鲜艳与生机,一丛丛淡紫、鹅黄、嫩粉的花束点缀在无边的绿色之上、格外醒目,与宽广的草场相比,只是充当点缀的它们或许是稀少的、柔弱的,然而,它们却因其稀少与柔弱而获得人们最多的关注与赞许,生命的强大有时与外在的形态无关。

我们的车队在滚滚而去的大河之畔驶过,河流的上方飘扬着最明丽的色彩,呈条串状悬挂着,在风中招展、在风中起舞、在风中欢腾。这就是经幡,是藏人最传统也最广泛的祈福方式,上面皆是古老的语言——藏文,我无法阅读和辨认。千百年间,世世代代的藏家儿女就是这样将经文书写于彩幡之上,希望借助风的“吟诵”为自己的家园和民族祈求平安幸福,他们把美好的祝福呈给了上苍、把自己的生息繁衍交付给了上苍。在亘古不变的寰宇之下,人类永远是那样的渺小,或许我们会像草场上的鲜花一样成为那抹最艳丽的精彩,然而我们终究要归属于这片土地、并心存敬畏与感激。

在西藏的这段时间,我们的车队时常要从一个城市驱车千里赶往下一个城市。除了拉萨的布达拉宫,整个路途中并没有太多“挂名”的景点让我购票参观,但关于西藏的记忆和那份回归心灵的反思就是在这“平常”却无尽的蓝天白云下进行和延续着。这里的天空最蓝,蓝到让每一个人都喜爱直视,那片蓝色中饱含着纯净,让人可以暂时忘却世俗的纷扰与忧烦;这里的阳光最灿烂,它让每一寸草木都得以繁荣生长、直到有一天这里的草场出现了放牧人和他的牛羊。经幡、天葬、转经……每一段西藏的文字几乎都离不开这样的词汇,而这些状态和方式都冥冥之中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终点——天地与自然。西藏的美丽与意义在于我们可以用一种更加直接的方式了解自然、回归自然,那个人们口中的“净化心灵”,我将其理解为在自然之间找到我们自己。

此处有天空。

信息来源: 
2017-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