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记忆

 

■张楚

又是一年七夕到,各路商家早就嗅到了市场的蓬勃商机,纷纷推出“七夕”主题活动:线上五花八门的七夕礼物、餐厅浪漫温馨的情侣套餐、商场不遗余力的打折促销……不知从何时起,七夕成了我们口中的中国 “情人节”,变成了媒体大肆宣扬、情侣秀恩爱的绝佳时机,也因为如此,七夕节更多了一份浪漫和商业的气息,而我却不再有小时候的欢愉,不管时间怎样更迭,童年对七夕的记忆,却根深蒂固、熠熠生辉。

记得小时候,姥姥会和上一大团面,加入鸡蛋和糖,然后切成一块块,塞入成型的木模里,木模有各种图案:小鱼、牡丹花、树叶、荷花……还有各种有趣的传统花样。把面团压平整,然后慢慢磕出,一个带着图案的乞巧果子就成型了,这对小孩来说,实在是不可错过的一大乐趣。将巧果烙至金黄,用棉线串成一串,挂在墙上和小孩的脖子上,边玩边吃,传说孩子吃了会心灵手巧。那时候我一定要把最好看的花样留在最后吃,吃到最后一个总会特别不舍。又香又甜的巧果,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念念不忘的美食之一。

七夕的夏夜里,姥姥和我总会搬起小板凳,和邻居的奶奶们凑在院子里,一起慢慢摇着蒲扇聊天,整个晚上话不多,偶尔的三言两语,更多的时候是我倚在姥姥怀里,两人望着天上的星星,姥姥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下凡的织女和贫苦的牛郎在人间尽享天伦之乐,王母大怒,划出一道银河,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传说这天晚上,世间的人能看到银河两边牛郎织女的身影,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和织女的窃窃细语,天上要是落下雨点,那就是他俩伤心的泪水。多么动人的故事,即使每年听都不腻,而我总是在夜空里困惑地寻找想象中的银河,一遍遍地问姥姥哪颗星是织女,坐累了就躺在凉席上慢慢进入梦乡,夜深了,姥姥叫不起我,只得背我回家……

七夕,它承载了我一段儿时的回忆,一种醇厚的味道, 一段由巧果串联的记忆,当七夕被浓重的浪漫色彩爱情主题包装,可供人娱乐的名目越来越多,却再也不是我儿时的“乞巧节”。如今,姥姥早已离开我十几载,我也再没有吃到过巧果,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古老的风俗渐渐淡去,我却依然怀念童年朴实无华的巧果。七夕的星光,闪闪烁烁,织女隐,牛郎休,如今我依旧认不出牛郎织女星,却总有一条银河在我心中流淌。

信息来源: 
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