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远在远方的村庄。
百年前的村庄,人多,热闹,祖辈们在那里扎根。近一点,听故事,知道爷爷奶奶们,在这里经历了岁月沧桑,他们开垦荒地,砸锅炼铁,60年挨饿,一辈子在田间地头劳作。再近一点,时代在快速的发展,80年以前特别慢节奏且单一的生活,80年后以后,生活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人也是。而这种变化带给我们的是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不同步。我们或者怀念村庄,想念以前的点点滴滴,虽然穷,但是简单快乐的日子。另外,我们也在拼命追赶时代的步伐,读书,考大学,走出村庄,涌入大都市。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村头的花年年在开,但一些乡亲再也看不到了。新生的儿童望着我,好像在看陌生人。光阴像一把刻刀,真无情,能把游子打进历史深处,想起贺知章的那首诗,不由涌出一阵心酸。
小时候,一天到晚待在这个小小的村庄,村庄里的人,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淡的生活着。母亲去田地劳作时,会带上我。秋季的傍晚,我站在田地里,望着村口和对面的公路,数着花红柳绿的汽车,我就想象着有一天,能够离开这里,盼望着,等待着。
长大后,到外求学,我把儿时的向往匆匆塞进行囊,怀揣一颗赤诚坦荡的心,带上充满着渴望求知的眼睛,就这样,踏上了通往远方的列车。列车驶过的风景,带动着新鲜的空气,感受未知生活的一切。离家以后,我又犹如一只迷失方向的稚兔,东奔西窜。当满天繁星,独自待在空旷阁楼时,我便越来越怀念小时候的时光,怀念村庄的风土人情。
后来啊,白天忙着工作,晚上时常梦见村庄,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现代人的两大硬伤,现在疫情肆虐,想回家都成为了奢望。
盼着村庄在变,又恐惧她变得太快。在某些地方,村庄还为我保存着童年的场景,很感激这种不变。有些记忆是刻在骨子,一生都不会遗忘的,比如在村庄的场景,一旦打下烙印,就再也抹不掉。无论走的多远,始终惦记那每年的庙会,正月的秧歌和3米多高的旺火。
村庄的土地承载着我们,村庄的故事包含着我们,村庄的风土人情感动着我们,所以,村庄是我们永远的记忆,那是根,是念想,是生养我们的地方。而那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马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