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的智慧

■王德玖

不少人认为中医始终给人一种迷信的感觉,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只能说某个药材有用,却不能说出像西医那样某个具体的化学成分或某个分子式有用,这一点困惑了不少人。

其实这也属于对中医药的几大误解之一,在我踏入大学进行专业中医药知识的学习之前,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疑问。今天我以专业学习者的角度来解答这个问题。首先,你要知道,治病本身并不能靠某一个单一的化学成分来解决。

当疾病产生时,你的身体必然会出现与之对应的诸多症状,每一个症状都要有对应的药物成分去解决,这样才能起到全面的疗效。打个比方,感冒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当我们感冒时,机体将会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头痛、身体酸痛等多种症状,而治疗感冒所用的药,要么并不只含有其中某一种对症的成分,而是同时包含多种对症成分(治疗咳嗽、治疗流涕、治疗头痛),这样才能全面均衡地治疗身体出现的各种不适;要么需要多种药品联合用药,如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和其他不含退烧成分的感冒药在安全的时间间隔下进行联合用药,以达到充分的治疗效果。这是现代医学用药的基本理念,其核心可以总结为“对症”和“联合”。

如果到这里你能大致理解我所讲的话,那么接下来,相信你也可以很快地理解现代中医药的用药理念:同样也是基于“对症”和“联合”这两个核心。而在此基础上,中医药远在我国古代(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就已经实现了对这条理念的运用:首先是中医学理论中最为基础的诊断“望闻问切”,即观察病人体征,嗅闻病人气味,询问病人情况,切脉号脉判断脏腑情况,由此可以总结出病人目前的症状。接下来便根据病人的症状与身体情况,给予对应的用药处方。而处方用药的方式,便是在中医学理论基础的指导下,根据“君臣佐使”的处方原则进行用药。“君臣佐使”指的是在一味药方中,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只给一个药,而是有许多药物联合起效,其中起最主要治疗效果的药称为“君药”,辅助君药进行治疗、或者治疗其他兼症的药称为“臣药”,起药引作用、或者调和诸药药性的称为“佐使药”。

诸药联合,相辅相成,方能起到完整的治疗效果。这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没错,这与现代医学中的用药理念从根本上来说是不谋而合的。到这里为止,如果理论部分你已经大概理解的话,接下来我来讲一讲实践的部分,即你所问的“只能说药材有用,说不出具体成分”的问题。其实现在的中医药,已经不是人们口中“玄而又玄”之物,任何学科都是会不断向前发展、向前进步的,中医药身为一门底蕴深厚的学科,也是如此。

我到专业的中医药院校进行学习之前,也曾疑惑“是不是我要学的都是一些很古老的东西?”,但是当我真正踏入这个学科的门槛之内,我发现事实与我想的并不一样:现代的中医药,是先进而科学的。身为中药学专业的我,不仅要学习中医药基础理论,还要深入地学习各种化学、生物学、药理学等科目,而其他专业(如中医学)的学生,则需要深入学习解剖学、病理学等常规医学科目。基本上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要掌握基本的化学及生物学实验操作技巧,各种实验和动物手术更是数不胜数,在研究中药时,同样需要进行大量的各类药物实验,其实验要求都是和现代药物学实验要求相接轨的。而中药研究有一个极大的难点:那就是一种药材中所含的可能有效成分非常多,以百千计数也不为过,而其中具体是哪一个成分(或者哪一组成分)起最主要作用,这正是我们需要现代技术去研究的。

现在的中医药研究已经广泛地与各种计算机技术联合,突破了很多药材中“玄”的问题,找到了其中起效的各种成分及其具体化学信息,不存在“说不出成分”的问题,你只需要运用搜索引擎随意搜索一款中药材或者查找相关文献,相信你一定能找到其中所含成分及主要药效物质,比如常用药物丁香,其中起最主要药效作用的成分是丁香酚。但中药还具有的一个特色:药材普遍并不是其中某一个成分起效,而是多种成分同时存在时所构成的一张“成分网络”在起效果,将其中任何一个单一成分剥离,反而没有疗效——这是中药材的神奇之处,也正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领域。

总之,“对症”与“联合”的思想,是中医药的智慧,也是现代医药研究所通用的思想。 


信息来源: 
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