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一厂开发研究所:触摸烽火记忆 扛起科研担当

初秋的西安,9月10日的晨光刚漫过城墙檐角,采油一厂开发研究所党支部的党员们已整齐列队,白色的衣衫上别着的党徽闪闪发亮,大家踩着微凉的风,一步步走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那座青砖灰瓦的老建筑——这次主题党日活动,没等进门,就已被历史的厚重感拉满,党性教育的“现场课堂”,从脚下的第一步就悄然开启。

走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时光仿佛回溯到烽火岁月。展厅里,一台布满锈迹的抗战时期发电机静静陈列,员工彭梓轩不自觉地停下脚步,指尖轻轻拂过机器外壳的纹路。“当年先辈们就是靠这样简陋的设备,在战火中传递情报、支援前线;现在我们守着测井曲线、地质数据,在地层深处‘寻宝’找油气。”他转头向身边的同事感慨,声音里满是触动,“工具变了、时代变了,但‘为国担当’这四个字,从来没变过——往后我要把这份劲用在致密油储层参数解读上,争取多提供一组精准数据。”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在党员们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大家围着发电机轻声讨论:抗战时期的“电波战场”,是为了民族独立;如今的“能源战场”,是为了国家安全。致密油效益开发的难题还没完全破解,地层深处的“密码”还待进一步解读,这不正是需要我们延续先辈攻坚克难勇气的时候吗?“下一步要在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上再琢磨”“区块开发方案还得结合新地质认识优化”,现场的讨论声里,渐渐多了科研攻坚的具体方向,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誓言”。

走进西安事变纪念馆,看着墙上的历史照片、展柜里的文献实物,党支部书记王治磊站在展厅中央,结合科研工作分享感悟:“当年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了民族大义,敢破局、敢担当;现在我们搞油气勘探开发,同样需要这种敢想敢干的魄力。地质认识要突破传统、工程技术要打破瓶颈、管理理念要跟上时代,下定决心啃下鄂南致密油效益开发这块硬骨头。”党员们边听边点头,历史场景与科研实际的碰撞,让创新突破的方向更明确、目标更具体。

参观结束后,纪念馆前的小广场成了临时研讨场。没有桌椅,大家围站成圈,你一言我一语,把红色感悟与科研使命紧紧连在一起。“党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我们石油科研人的使命,就是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从抗战电波到地质信号,从解密历史到破解地层,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责任!”“今年要完成张天渠、宁东26等3个老区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优化调整及实施,用成果说话”,热烈的讨论中,既有思想共鸣,更有行动承诺,共识愈发坚定:既要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更要做能源安全的践行者。

 这场“沉浸式”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建与科研真正“同频共振”。党员们在红色基地里感悟“顾全大局、敢于斗争”的精神,在历史细节中体会“事不避难”的作风,更在与先辈的“跨时空对话”中,点燃了攻坚啃硬、科技报国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要把此次活动的收获,转化为破解致密油开发、老区治理方案优化等科研难题的动力,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能源战略,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争当有追求、有担当的科研尖兵。(夏梦、付绪凯)


信息来源: 
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