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梦想

讲述华北石油人与伟大祖国的点滴过往,重温“华北故事”、传承“华北精神”……

 

 

上学时,老师曾告诉我们:“祖国油气资源丰富,但是大都分布在人迹罕至的地方。选择石油地质,你们的足迹便会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寻常人不常见到的地貌风光……”那时,我心中满是对祖国富饶和辽阔的向往。

也许是命运的巧合,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油田生产一线,一呆就是四年。在国际油价下跌,行业低迷的大背景下,我也跟随油气接替区的转移而辗转于陕西、甘肃、内蒙多地。回想念书时单纯知晓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蒙等地界,却从未料想自己会在这片土地有这么一段复杂而又难忘的经历,也未曾料想这条扎根乡野的路线会深深扎进我的人生轨迹,影响我对企业、对祖国的感情……

当我迈进满是泥泞的井场, 心中却是背井离乡的落寞与茫然。天气酷热、井场限制用水、苍蝇蚊虫叮咬、食堂饭菜不合口味,然而最致命的是远离城市的繁华,人烟稀少,甚至给家人报平安的电话信号都是那么微弱……黄土高原的贫瘠和荒芜让我心生畏惧,我似乎没有勇气去面对眼前的荒凉。

我记得第一口黄土塬上的井,坡度极陡。恰巧赶上了北方秋季的连阴雨,“Z字形”的上塬路泥泞湿滑,生活用水供应不上来,储备水也全部用完。雨中,井队长带领大家展开大块塑料布,当无数雨滴滑落到塑料布上,向中心汇集,我才明白,大家储蓄雨水来替代生活用水……

也记得第一次收拾岩屑的情景,塬上的风沙刮的我睁不开眼,大家需要抢在暴雨来临前把晾干的岩屑抬回板房。当我们把最后一盘岩屑匆忙抬进去,刚关上门窗,大雨瞬间倾泻如柱。甚至来不及庆幸,室内又是另一派繁忙景象:同事们快速筛砂子、倒百格盘和装岩屑。只见一人拿起筛子,另一人摊开报纸;一人打开岩屑袋,另一人顺势倒岩屑。一米一米的岩屑,就这样一袋一袋被整齐的摆放在岩屑箱内。封闭而狭窄的板房内,早已尘土飞扬,我几乎看不清对面师傅的脸,我想到窒息、想到尘肺, 他们却身处其中浑然不觉。

这一幕幕艰苦而又朴实的情景骤然照亮了平凡人的世界。看着他们忙碌的红色背影,我突然意识到这里的每个人都是红色,衣服是红色,心也如衣般红。为了生活,为了工作,为了祖国,满腔热血……爱国,看似简洁却又深奥的语言,让我想到的是不畏艰苦,默默坚守。

换上工装后才发现,我并不特殊,我也成为那忙碌的红色背影。当夜班的清晨迎来黄土塬第一缕阳光时,交班的我训练有素:上钻台检查传感器,读取立压、悬重……猛的回头,却被远方的景致深深吸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惊叹,梯田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大片浮动的云雾变幻作云海,却显肃静,在朝阳的映衬下更添几分流光溢彩。而井架和我,在这千沟万壑中,也是浑然一体……身处祖国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我们岂能辜负大好时光而无所作为。

如今,我回到城市,开始我最初梦想的地质勘探工作。当光华褪尽的红日透过会议室的玻璃窗,洒下些许温暖的余晖,我看见偌大的投影屏幕,映衬着石油人专注投入的神情……时空再次错落:当我埋首尘埃,当我孤寂落寞,当我脱下红工装,殊不知就算回归繁华的城市生活,野外的印记都不会轻易褪去。那些经历镌刻在我的生命里,逐渐雕琢我的品性:坚毅、独立、不屈不饶,我想这是石油精神,也是爱国情怀吧。

祖国从世纪风雨中走过,而华北石油人也从扭亏脱困中迎来新的生机。贫瘠的土地、饱经沧桑的过往,是坚韧的脊梁和不服输的精神,才能承载一辈又一辈人不忘初心的念想。而你,是否依然记得自己梦想的初衷?是否时刻保持着一名石油工人质朴的本真?又是否会去追寻井场的那一片黄土地?(赵兰)

信息来源: 
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