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实用技术提时效降费用

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在实施措施井改造过程中,针对气井不同“病态”,自主创新研发出专用工具进行治疗——

 

1030日,大牛地气田D1 -1-145井通过实施措施作业顺利复产,平均日产气量4000方。该井在前期射孔作业期间2次遇阻,无法正常施工。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采取自主研发的套铣通井一体化工具进行通井,成功解决问题,保障射孔作业顺利进行。

今年来,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承担起大牛地气田措施井改造作业,救活因多种原因造成的关停井,为气田稳产做贡献。然而,这些气井井下情况复杂,措施改造难度极大,针对气井不同“病态”,自主研发出实用的工具,采取有效的方法,优化工序共计20项,单井节约作业费用达20万元。

研发专用工具破“堵塞”

“大牛地气田已经产气10 多年,因产气层产量衰减、井筒结垢等多种原因,造成气井产能低,甚至关停,要对这些井进行复产,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该中心井下作业大队队长王排营说。

气井单层产量下降,需要对其进行转层压裂改造,挖潜同口井其他含气层位,在前期实施压裂时,井筒内遗留的钢球及球座等不明落物,会导致压裂工具无法下入,只能增加一趟打捞作业,将其打捞出来,然后还要对井内实施冲砂、套铣水泥塞,需要2次作业方可实施转层压裂。

针对这种情况,王排营对套铣工具进行改装,自行研发设计加工套铣打捞一体化工具,并通过优化施工参数,精心操作,一次性完成打捞落物、完成套铣水泥塞作业。

在措施作业过程中,还经常遇到井筒结垢、遗留压裂液胶结钙化导致砂面硬度高,须将这些脏物全部清理干净,遇到通井受堵,要先将硬物钻掉,再进行刮削通井,这样要反复下入井内工具2次以上,作业周期长、费用高。

针对这种现象,他们自主设计套铣通井一体化工具,实现一次性套铣、通井至设计施工位置。截至目前,该工具已在4口井中使用,效果明显。两个一体化工具,均实现一趟管柱完成通井及打捞作业,单井减少2趟工序,缩短作业周期3天,单个工具节省作业费用5万元。近日,王排营已将两个一体化工具申报国家专利。

平衡压井降液量“流失”

在对这些关停井实施作业时,为保证井口无天然气溢出, 需要压井作业,向井内注入压井液平衡地层,由于大牛地气田属于典型的低压、低渗气藏,经过长时间的开发,地层能量不断衰减,亏空严重,压井过程中存在大量漏失的现象,并严重污染地层。

为减少压井液漏失,保护储层,提高施工效率,他们试验并推广置换式-平衡压井法,该方法是指根据井口泄压后压力及压井液密度确定压井液用量,先从套管泵入压井液反压井,再从油管正压井,采取小排量低泵速,从井口控制排气进行压井作业。

与反循环压井相比,该方法可有效控制压井液漏失。自8月份以来共计实施21井次,平均单井漏失量由74.65方降至30.68方,平均单井漏失量降低50%以上,节省了运输生产用水作业费用,平均节约作业时间2天,累计节约作业费用约40万元。

优化压裂防管柱“卡钻”

在对老井转层压裂过程中,大多数措施井为多层位分段压裂,井下工具组合复杂,压裂后层间干扰出砂易造成压裂管柱遇卡。在D1-4-111井压裂时,采用四个封隔器分别压裂3个层位,起固定压裂管柱的水力锚需要2个,在压裂盒3层时,因多次放喷均出现出砂现象,造成水力锚锚爪不能回收,压裂管柱被卡在井内,这样就必须对气井实施大修作业,造成巨额浪费。

该井下作业大队通过对前期作业井进行研究发现,因气井压力低,压裂施工时压力较低,经多次试验,决定优化压裂管柱组合结构,减少水力锚数量,降低压裂后砂卡管柱的风险。

D1-1-41井四级封隔分压3层,仅使用一套水力锚,在压裂后出砂的情况下,采取套管打压辅助防卡,顺利起出管柱,缩短作业周期30天。这种优化的管柱组合有效降低了作业风险,提高了施工效率,如果避免1口井出现砂卡,将节约单口井大修作业56万元。

(关玉琴、郑鸿、解庆阁)

 

信息来源: 
20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