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三季度较去年同期相比,新井减少超一倍,而单井产量增加超一倍——
今年第三季度,东胜气田投产32口新井,平均单井日产气量2.5万方,2020年同期投产新井72口,平均单井日产气量1.1万方。今年第三季度较去年同期相比,新井减少超一倍,而单井产量增加超一倍。这“一减一增”的背后是采气二厂“少井高产”策略的成功实践。
东胜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气田构造复杂、气藏类型多、致密低渗、液气比高,效益开发难度大。今年以来,采气二厂通过强化科研力量、加快气田智能化建设、积极推进地面工程“五化”管理等有效手段,逐步扭转低渗气藏开发过程中“多井低产”的不利局面,确立“少井高产”新思路,寻求气田效益开发新途径。
2021年上半年,东胜气田投产44口新井,实现开发井投产率100%,日产气81.9万方,产量贡献8698.5万方。同时,在投产井数少3口的情况下,日产气增加25.2万方,增产4793万方,较2020年提升222.2%,并成功擒获一批高产井,特别是被央视新闻报道的JPH-489井喜获无阻流量105万方/天的高产气流,进一步为“少井高产”明确了方向。
强化科研出成果
整合科研力量,打造高含水致密气藏开发技术中心,发挥集群作战优势,以气藏经营为核心,常态化动态分析为抓手,坚持地质动态工艺一体化,让气井产量上得去、稳得住。
厂院密切结合,开展同井采注等新工艺技术攻关,不断实现工艺迭代升级,破解含水气藏生产瓶颈,进一步释放储层产能,做大产量增量。截至10月底,年应用抽油机、电潜泵、射流泵等机械排水采气工艺44口井,累计增产2609万方。
智能建设促创新
坚持智能化气田建设,打造“以数据为中心,让数据说话,听模型指挥”的战略思想,实现“无人值守,内外操联动”的新型生产模式,达到“数据自动采集、生产自动运行、异常自动报警、紧急自动关断”目的,建成“井-站-天然气处理厂”三级自动化生产体系,实现“进站见数据,数据全覆盖”。
日前,东胜气田成功完成10座阀室、3口注水井远传数据及视频安装调试以及8个集气站的光纤功能测试,为全力开展远传数据自动采集、生产过程自动监控、紧急状态连锁调试及生产场所智能防护的自控体系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为东胜气田智能化建设按下“快进键”。
地面“五化”夯基础
近年来,采气二厂不断提升标准化设计水平,统筹标准化采购工作一体化运行,增强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和机械化作业能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确保工程安全,降低工程投资,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目标,推进气田地面工程“五化”工作,做到“见井架、建管线”,让“少井高产”方略见成效。(张军利 张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