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气一厂采气管理三区年度综合递减率控制在5.5%,远低于年度计划递减率8.9%;老井挖潜年累计产量超1300万方,超计划运行——
截至10月底,采气一厂采气管理三区年度综合递减率控制在5.5%,远低于年度计划递减率8.9%。今年老井挖潜累计产量1316万方,超计划运行。
采气管理三区位于大牛地气田东北部,地处红碱淖自然风景保护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气井普遍产水高,部分气井液气比达到10方/万方以上,存在关停井多、稳产难度大、递减快的难题。
针对这些难题,采气管理三区从压实老井管理、强化新工艺应用、优化地面集输流程三方面采取稳产上产措施,收效良好。
压实气井管理责任,助力老井稳产
该区围绕产量开展气井管理,始终坚持并不断优化完善“技术承包责任制和‘一井一策’月分析”两个法宝。
严格落实技术承包责任制。通过“月汇报、月分析、月总结”的技术管理机制,每月定期开展承包站生产情况总结汇报。重点对未完成计划或对比变差的指标进行原因剖析,并根据生产现场情况制定整改措施,跟踪落实到每一口单井。狠抓异常井治理,制定治理计划,限定时间节点,“月跟踪、月反馈”,把治理效果好的气井列为典型,分享治理经验。
除此之外,他们不断细化完善“一井一策”月分析机制,根据每月对站内气井的全面分析,汲取不足经验,优化气井生产制度,做到“提前发现、提前处理”,减少了异常情况发生,高效助力老井稳产工作落实落地。
强化工艺应用,复产潜力关停井
DPH-52井是一口长停井,由于产液量大无法自喷生产、多次制氮气举复产后无法稳产的原因,关停了8年时间。他们分析该井的钻遇显示资料,钻遇砂厚大于8米,平均全烃净增值10.49%,地质潜力好。与生产技术室、开发研究所沟通、对接后,采用射流泵工艺技术尝试复产。9月18日射流泵正式开始运行,取得良好效果,目前该井实现稳定生产,日产气0.6万方。
与此同时,该区积极总结前期治理经验,摸索治理新思路,采取制氮气举复产+循环气举连续排液+混输增压、连续泡排辅助稳产的方式,指导服务商成功复产了高产液水淹井DPH-28、DPT-39井。三口井共计日增产1.7万方。
优化地面集输流程 释放并管井组产能
针对42号站多组站外并管井因压力不匹配,无法同开的情况,在生产运行室的支持下,通过增加进站阀组,实现了5组并管井单独进站生产。“增加了进站阀组,成功释放了产能,也有效减少了站上员工不必要的工作量。”42号站站长张志伟介绍道。
针对48号站两口高产井D28-P4、D28-P17 井井口并管,产液量大无法同开,影响产能释放的问题,在生产运行室的支持下,通过对D28-P17井重新敷设管线,实现两口井单独生产,共治理完成6组并管井组,日增产量3.0万方。(路小雷 赵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