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一厂:闻“汛”而动有序应对强降雨

雨情就是命令,坚持动态预警、防范措施、生产保障“三到位”,实现了大范围强降雨“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



“明日红河、泾河工区所处的泾川、正宁和镇原县,将继续迎来强降雨,降雨累计效应叠加,大雨次生地质灾害风险升高……” 10 217时,采油一厂安全环保室副主任魏强, 将甘肃重大气象信息专报发布转发到在钉钉工作群的同时,叮嘱各单位关注当地预警信号和短临预报,适时采取应急措施。

10220时至1048时,甘肃东部地区多地出现暴雨或大暴雨。雨情就是命令,采油一厂干部员工闻“汛”而动,坚持动态预警、防范措施、生产保障“三到位”,高效落实各项安全度汛措施,实现了大范围强降雨“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

超前谋划,有序落实常态化防汛

“甘肃陇东降雨7月至9月最多,我们提早成立了防洪救灾小组,各单位成立了抗洪抢险突击队,防汛工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采油厂生产运行室主办李伟说。

该厂突出一个“早” 字,以“无汛按有汛准备、小汛按大汛准备”为原则,早在5月份就超前谋划,有序落实常态化防汛工作。

他们成立由厂主要领导为指挥,分管领导为副指挥,各部门和基层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洪救灾小组,提前建立健全各级防洪防汛组织机构,按照“定岗到人、区域分管”,细化落实防汛各级责任,确保管理区第一时间与厂生产运行室联系,组织防汛协调到位;做好防洪防汛预警防范,加强与地方气象、水文等专业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密切关注7天内气象、汛期、水情等信息,并能及时准确传达到位,确保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执行领导24小时巡查制度,岗位班组每小时巡检制度,抢险人员全天候待命,确保洪讯灾害发生初起时发现并随时调派到位。

抓好重点,构建立体防范网

“红河、泾河工区属黄土塬地貌,沟、梁、塬、峁纵横交错,地表起伏落差大,土层为风积黄土,具自重湿陷性。”李伟介绍说,“油区油井分布较为分散,井场、道路多为垫层或依山开挖,土质松软,雨季有发生垫层下陷、山体滑坡和塌方风险。”

该厂根据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雨情等客观因素,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对毗邻河流,三边靠崖、地势较低的井站场,以及涉河集输管线进行全面排查,划分出防汛抗灾重点监控区域井站场26个,涉河管线24条,细化责任落实,部门、管理区、班组和岗位形成“四级联动”,通过不定时开展专项隐患检查整改、全面完善视频远程监控系统、岗位员工加密巡查频次等方式,构筑重点监控区立体式防范网。

此外,逐一排查防洪防汛物资配备、使用情况,除应急库常备的专用草垫子、编织袋、雨衣雨鞋、潜水泵、应急发电照明等防洪防汛物资外,积极组织落实铲车、挖机等抢险设备, 确保汛期应急设备及物资调得快、用得上。

快速响应,有效应对强降雨

“川口至一号站公路边坡出现塌方,危险路段已拉好警戒线……”“马上安排队伍,请做好现场警示标志,严防过往车辆及行人坠落!”1041152分,采油一厂采油管理一区副经理刘家亮带领职工康永尚、李奇,利用雨歇前往分管区域巡查,发现雨毁险情后,及时向厂生产运行室值班人员郑雷汇报。

针对此次强降雨,该厂第一时间出台“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通知”,主管领导靠前指挥,严格落实信息通报制度,做到气象信息自上而下及时通告,现场汛情自下而上及时汇报,为防灾、抗灾、减灾争取主动。

HH96P5井因地处沟底,雨水倒灌、道路被毁,大型抢险设备无法及时赶往,采油三班班长孙庭卓与同事李红安、刘晓鹏冒雨步行,抢打拦水坝、疏通水路。”采油管理二区书记兰晋说。

面对雨情,该厂各基层单位积极有序应对,迅速组织抢险人员排除井站积水,防止内涝25井次,并在雨后对重点油水井、供电设施、输油管线等区域进行全覆盖检查,恢复发油点道路20 多公里,确保了油田生产安全平稳运行。


信息来源: 
202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