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级减 日产气量增



采气二厂推动“厂直管班组”生产模式的建立,确保了天然气产量较同期增长38.92%——

 


 

截至410日,东胜气田产气5.34亿立方米,日产气量521万立方米,较同期增长38.92%。开局增产势头强劲。

东胜气田产量的增长,得力于采气二厂构建“集中指挥、快速反应”厂部直接管理班组的生产运行机制。该机制是将以往由厂部下达指令到达采气区,再由采气区通知班组作业的三级管理模式,压缩到厂部下达指令到班组的两级管理生产运行模式,试运行后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

智能化改变管理模式

传统的生产模式中厂部下达作业任务给采气管理区,采气管理区负责集气站与单井的管理。单座集气站需要工作人员68人;单井每4小时、单站每2小时需要巡检一次,需要配备专用巡检车辆;需要人工开井及巡检设备,发现风险隐患非常被动。

随着智能化气田建设的推进,东胜气田用机器取代人工完成重复性体力劳动,进行数据自动采集、设备精准执行、模型智能决策,目前大部分井、站实现了无人值守。

实施无人值守后,单座集气站不再需驻井工人。单井、单站巡检实现实时监测、电子巡检,资料录取可以实现自动采集,实时展示,生产报表在屏幕上自动生成。人工开井变为自动开井,人工巡检设备变成在线监测、预防维护,巡检中被动发现风险隐患变成主动提示报警。

 “我们把线下的集气站搬到了线上中控室的电脑屏幕上,采气管理区自然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催生了厂直接管理采气班组模式。”采气二厂智能气田信息管理专家袁磊介绍。

快速排除现场故障

“对392井,请四十里梁班组白天抓紧开井,把油压降下来,再观察生产情况,采气工艺室抓紧出速度管设计。”近日,又一波雨雪天气来袭,在采气二厂生产管理群里,该厂副厂长贺海龙对班组逐一下达生产指令。

东胜气田地处内蒙,低温天气较长,遇到低温雨雪天气工区道路就会封闭,移动回收气槽车和作业车辆无法到位,设备故障、管线冻堵等多种原因,将直接导致产量下降, 与最高阶段对比降产量达6.7万立方米。

位于东胜气田锦30井区的乌兰班组一共11人,负责驻地所辖70口井2座处理站。之前从发现冻堵到接到指令奔赴现场执行作业,需要近3-4个小时,遇到雨雪天气道路封锁,处理故障的时间更是用天计算。

厂直接管理班组两级生产运行模式后,乌兰班组搬到乌兰镇,半个小时内就能“杀向”各井站解决排查故障,大大缩减了浪费在路上的时间。

“我们班组每天早晨730分,全员都已准备就绪、整装待发。”乌兰班组长井红军自豪地说道,“从入驻时的锦30井区日产62万立方米增长到现在的89万立方米,这都是班组全员拼尽全力抢出来的。”

生产运行高效便捷

“简单来说,扁平化管理就是压缩管理层级,提高沟通效率,压实班组责任,实现精细管理,每个班组管好自己的责任田,自然管理的就更精细化了,处理问题就更及时了。”贺海龙说。

厂直管班站实行以来,管理层次的减少,人员的进一步压缩,乌兰班组每个员工的责任更加明确详细。由于班组距离生产现场近了许多,巡查过程中不再受地域时间限制,可随时检查现场承包商,根据现场的生产情况及时调整生产制度。

例如,在巡查中班组人员发现,负压采气井经过一段时间生产后可去掉现场装备, 进入稳定生产阶段,于是及时沟通相关部门停止负压采气生产,单此一项就极大地节约了生产成本。

此外巡查中,班组人员也会注意检查生产现场的工艺流程,及时发现生产的不安全状态和人员的不规范操作,使现场生产更加规范合理。

采气二厂计划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根据信息化建设的进度,为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智能气田生产发展的需要按照分步走的原则,逐步将产建部、地面工程部、输气队纳入生产指挥中心集中统一管理,最终实现大生产运行体系。(仝玲)


信息来源: 
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