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井’是指因排采工艺不适应、井筒积液水淹、节流器堵塞、出砂减产等问题造成产量递减规律异常的生产井。针对不同井况,我们自年初就开始精心医治‘病态井’,制定稳产对策。目前,日恢复气量6.7万方。”采气二厂技术员张选平说道。
随着东胜气田天然气深度开发的步子逐渐加快,部分气井因地层压力降低携液困难,出现了低压低产、水淹关停等较为严重的“老年症”现象,造成老井产量不稳,影响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开展“病态井”治理工作势在必行。
采气二厂积极谋划部署,遵循效益优先、分批治理的原则,首批选取了增产潜力较大的68口病态井制定治理方案。技术人员通过对“病态井”进行“把脉问诊”“专家会诊”,及时“因症施方”“对症下药”“手术治疗”,实现了对病态井“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良性管理。
把脉问诊,因症施方
采气二厂技术人员以“事权为纲”、运行提速,深入一线班组驻站“把脉问诊”,详细排查“病因”,科学制定 “医治方案”,通过 “气举+泡排”、降压带液、油套联通激动、检节流器、打捞节流器试生产排液、优化泡排制度等多措并举,使病态井逐渐恢复健康。同时强化病态井泡排效果跟踪分析,精心优选多种泡排药剂开展泡排试验,探索低压低产阶段产气产水规律,明确泡排药剂加注比例及投放时机,形成泡排加注优化方案,使病态井产气和携液能力得到明显恢复和提升。J58-8-2井采用UT-7新型泡排剂,加注量由每天15升调整为2天20升,日产气量由0.74万方恢复至1.32万方,日产液量由1.0方增至1.5方。
专家会诊,对症下药
采气二厂将挖潜激活长停井作为医治病态井的重要举措。针对工况复杂的长停井,该厂开发研究所各攻关小组充分融合,发挥团队优势,开展“专家会诊”。从气井地质研究、动态分析、采气工艺、地面集输等多方面对长停井复产潜力进行分析,科学制定复产方案,算好产量账和效益账,使“休眠”的长停井“复活”。定北区块长停井LP16H井自1月21日由移动回收转进柳杨堡一号站管道气生产后,已实现连续生产,日产气由0.21万方增至1.06万方,为定北区块有效开发贡献了力量。
药石无效,手术治疗
采气二厂加强老井措施增产技术攻关,针对常规技术手段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的病态井,该厂开发研究所、生产运行室、石油工程部、地面工程部各部门携手共同攻坚,通过措施工艺论证、参数模拟优化、产能效益评价,对多口长停井、间开高产液井实施机抽、柱塞气举、优选管柱、负压采气、同井采注等多种工艺措施进行“手术治疗”,实现一井多策、科学治理,为病态井复产增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JPH-392间歇生产井由φ89毫米管住优化为φ50毫米连续油管生产后,已实现连续生产,日产气量由0.61万方增至2.66万方。
目前,采气二厂技术骨干针对极寒天气下集气站压缩机异常停机造成气井水淹、管线冻堵的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并制定了98口重点关注井应急处置预案。通过井口放空、投棒关井、抑制剂泵注、套管气吹扫管线等预防措施,将气井“疾病”消除在萌芽状态。(刘鑫 黄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