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大牛地气田长期硬稳产根基

分公司大力推进老区高效调整、老井精细治理、下古有效接替——

 

 

 

1220日,大牛地气田年累计产气30.66亿立方米, 提前10天完成年度基本目标任务,气田连续8年实现年产气超过30亿立方米。分公司通过推进老区高效调整、实施老井精细治理、开拓下古有效接替等措施,全面夯实了气田长期稳产基础。

推进老区高效调整

大牛地气田经历15年勘探开发,主要以开发上古生界气藏为主,在提交的4546亿立方米探明储量中,已经动用储量近80%,累计生产天然气418亿立方米,采出程度仅为12%左右,气田上古生界气藏还有较大的上产空间,通过跟国内类似地质条件气田对比,发现存在气井单井产量与储层能力不匹配的现象。

为验证这一判断的正确性,2018年,分公司与国内领域内技术领先企业联合攻关,合作实施“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高效调整项目”。该项目采取工程地质一体化运营,对储层实施全过程保护,各项工程工序高效衔接, 最大限度降低对储层的伤害。运用短间距、密切割大规模压裂技术,最大程度动用储量,释放天然气产能。最近完成施工的D17-P22井,试获日产气量10.7万立方米,是2020年气田上古生界产能建设中产量最高的井之一。相比常规技术同区域、同层位的气井,日产气提升2倍以上。

实施老井精细治理

大牛地气田拥有生产气井1700余口,综合递减在15%左右,分公司通过强化老井控递减措施,夯实气田稳产根基。

在气井管理中,探索出“泡排+”的管理模式,针对含油、含硫、出蜡、低压低产等气井,形成了512种泡排药剂体系;针对出液不规律、冬季解防堵矛盾等问题,形成了大比例连续加注等配套加注工艺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不断优选气举工艺、方式及气井管柱,产气、产液、生产时率均有提高,将综合递减控制在5%8%之间。

同时,加强对低产低效井潜力分析,对有潜力的气井实施措施作业改造。“我们通过对老井实施转层压裂改造,让新气层重新做贡献,扶起了‘躺井’,年增气达到8600万立方米。”采气一厂技术人员介绍。

开拓下古有效接替

为寻找气田新的接替层位,分公司瞄准了气田下古生界。下古生界含气层系多,开发潜力巨大。但是面临的开发困难重重。针对接替阵地不落实、产能差异大、气井含硫等难题,分公司开展勘探开发一体化攻关及先导试验。近年来通过探索取得重大进展。2020年部署的多口气井试获高产气量,日产最高达到10万立方米以上。

针对下古生界气井普遍含硫化氢,他们先后采取了多种举措,往年对其单井实施除硫措施,成本高、风险大,为解决这一开发瓶颈难题,分公司加快了集中脱硫站建设,1229日,大牛地气田首座自建的2号脱硫站建成投产运行,处理脱硫成本降大幅度下降,为开发下古生界气藏铺平道路,下古生界将担负起了“气田之下找气田”的使命。(马献珍卜彩霞孙华超)

信息来源: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