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20日,采气一厂已生产天然气30.66亿方,提前10天完成全年天然气生产基本目标。至此,大牛地气田已连续6年稳产30亿方。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该厂坚持目标不降、任务不减,扎实推进“攻坚创效”行动,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取得明显成效。
迅速反应,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生产的影响。在春节断道封路最严重时期, 采气一厂加强与政府沟通协调,第一时间完各类通行证办理,并解决乡村道路封堵问题,仅仅3天便将封路对产量“腰斩”的影响恢复至基本正常水平。进入3月份,采气一厂统筹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从防疫物资、医疗诊断、管理措施等方面有序安排1400余名员工分批返岗倒休,协调59支承包商队伍复工返岗,3月下旬基本实现正常生产。
加强工艺措施应用,保障老井稳产。持续深化“泡排+”为主的差异化老井综合治理技术,通过地质潜力分析,摸排有潜力关停井111口。通过有效治理,年累计增产近4000万方。引进智能柱塞、负压采气、解水锁、同井采注等新工艺应用330 井次,累计增产7455万方。
积极推进下古含硫井开发。试验利用单井雾化除硫+单井撬装脱硫+集中脱硫等技术,有效释放高含硫气井产能,含硫井日产量接近46.7万方,年累计产量8405万方,同时为下古规模建产和效益开发积累了经验。
提高措施选井成功率,增强措施增产效果。加强生产动态参数对比,坚持动静结合,引进不压井作业工艺,全年实施措施井28口,新增动用储量7.6亿方,平均单井日增产5900方,成功率89%,年增产2250万方。
大力开展非管道气回收。积极引进集气站、试气井放空气回收及气液混熟进站工艺,累计回收2324万方。
加强源头技术优化,提高新井产量。利用钻、测、录、动态监测及邻井生产数据,提出新井选层选段及储层改造等源头设计优化建议,水平井储层钻遇率由88.3%提高到90.3%,平均日初产由2.16万方升至2.50万方。
完善大生产运行体系,提升生产运行效率。完善以“生产调度为中心”的大运行体系建设,将石油工程、地面建设、采输气、气水处理全部纳入大运行管理,一盘棋统筹调度。推进石油工程“四提”,加强各专业、工序间的衔接,优化各环节作业时间,钻井、试气的平均周期同比均达到30%以上降幅,钻井搬迁安周期同比缩短38%,钻井完井到试气搬迁上井同比缩短24%。加强大型设备管理,优化完善压缩机管理体系,压缩机综合运行时率达到96.86%,设备故障率降至0.18%,全年压缩机站场平稳高效运行。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实施地面建设“五化”管理,倒排每项重点工程投产计划,明确各项工序时间节点,每周对标、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措施,2号脱硫站工程、二次增压、大杭迁线、单井管线等工程全部按计划实施,努力把疫情造成的影响抢了回来。(傅任勇)